丝瓜视频

综合新闻

我部2025年澳大利亚海外综合地理实习第四天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22
浏览次数:0
来源: 丝瓜视频

新闻作者:廉昊轩 责任编辑:王中新


8月21日,我部2025年澳大利亚海外综合地理实习进入第四天,根据实习日程安排,实习队师生在莫纳什大学教师Inessa的陪同下,自墨尔本出发,前往大洋路和大奥特威国家公园实地考察海岸地貌与地质环境,深化对典型区域地质地貌演化规律的理解。

丝瓜视频



上午,实习队途径斯普利特角灯塔,顺利抵达大洋路起点标志。大洋路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西部,最初是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澳大利亚归国军人提供就业机会的工程项目。大洋路于1919年开始动工,1932年全线贯通后将沿途241公里海岸线上的城镇悉数连通,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被定为国家自然公园并开始对游客开放。如今,这条公路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美的滨海公路之一。期间,Inessa向实习队成员介绍了该地区的地质地貌特点,她特别提到,近几十年来,在盛行西南风的强烈作用下,该地区部分地点的水平海岸线后退已经超过了10米。这一现象让实习队成员直观感受到海洋对海岸地貌的塑造作用,深化了对地表形态演化动态性的认识。


中午,实习队在阿波罗湾停留午休并参观了阿波罗湾沙滩。阿波罗湾地处大洋路中段,是理想的中途休息点,以其新鲜的海鲜和悠然的港湾风光著称。该区域沙滩主要由中粒至细粒的钙质(富含碳酸钙)沙子组成,且沙源主要来自海洋与沿岸区域,同时,该地区的沿海地形特征也清晰反映出波浪长期侵蚀与地壳隆升过程共同作用的痕迹。


下午,实习队参观了十二使徒岩、伦敦桥等一系列大奥特威国家公园标志性景观。十二使徒岩是一系列石灰岩海蚀柱,矗立在南太平洋的碧蓝海水中,浪击之下,千姿百态。Inessa向实习队成员讲解到,几百万年前,该区域为连片的石灰岩悬崖,因石灰岩质地较软,容易受到海浪的物理侵蚀和雨水、海水中的弱酸性物质化学侵蚀,在漫长地貌演化中,岩柱逐渐从悬崖分离,形成如今的形态。而伦敦桥最初是与大陆相连的天然石灰岩拱门,早期人们可步行通过,1990年部分拱门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入海,仅留下一座孤立于海岸的拱门。这些地貌景观的演化过程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成为理解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典型案例。


本日的实习活动聚焦海岸地质与地貌,通过中外教师的现场讲解与实习队成员的实地观察,将课堂理论与自然实景深度结合。实习队成员不仅直观认识了海岸地貌的形成机制与演化规律,更在跨文化交流中学习了海外地理研究的视角与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地理综合实践能力与国际视野,为培养高素质、国际化的地理学人才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